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风水文化>文章详情

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下一个双春兼闰月)

2023-11-11 04:10:59投稿 -人已围观

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下一个双春兼闰月)

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有哪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和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有哪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

双春兼闰月是什么

闰月即按阴历,一年有13个月份,即闰2月;双春是指,阴历一年中将有两个立春,如,猴年的第一个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个立春,因为2005年2月9日才踏入鸡年,这就是一年双春。而今年,即2020年,刚好是双春兼闰月的一个年份,当然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一年,所以在这一年,不论是嫁娶还是农事生产,在民间也是有些说法的。

双春不能嫁

双春其实就是指在这一年里会经历两个立春,而寡妇年则恰恰相反,指的是这一年没有立春,所以这两种年份大家都觉得结婚不吉利,寡妇年结婚,民间认为婚姻可能离散,不吉利;而民间觉得双春年不吉利,则是因为觉得这个年份结婚的人不容易白头到老,容易遭受离婚,导致二婚。

不过,也有更多人认为,所谓“双春不能嫁”其实是非常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说法,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恋爱互相之间了解彼此了,觉得时间到了那么结婚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所以没有“双春不能嫁”的忌讳,而婚姻也是靠互相之间的经营,并不靠这些玄乎的说法决定。

双春在农产上的说法

老百姓根据以往古人所记载的经验判断:双立春的出现,意味着暖冬的出现。这也正映照了“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谚语。此外,还有老百姓解释说:“双立春”的存在,预示着一年中的降雨量不高,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的生产是各方面综合的结果,比如天气、温度、降水、肥水管理、品种、土壤等因素。而降水不足则直接导致农作物因干旱加剧产量减少,从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二、双春兼闰月是什么意思

双春兼闰月是指:闰月即按阴历,一年有13个月,一年里增加一个闰某月。双春是指,阴历一年中将有两个立春。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某一年中遇到两个立春,也就是在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并且这一年还有闰月(双立春的年份都有闰月),就是双春闰月,而且在这一年结婚是非常吉利的,意指成双成对幸福美满。

双春兼闰月的形成是因为,阳历一年365天,而阴历是354天,这11天的差距过三年便是一个月,所以,每三年就逢一个闰年以调整阳历、阴历的日差。

为什么会有闰月

闰月的出现和月亮,太阳以及地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三、双春兼闰月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都说这是好日子。

分类:社会/文化>>民俗传统

解析:

双春兼闰月

每逢农历新年,总会听到一些堪舆学家出来预测新一年的「流年运程」,每隔几年,就会听到他们说新的一年是「双春兼闰月」,宜嫁娶云云。其实,大家知不知道,甚么叫做「双春兼闰月」呢?

先谈「闰月」。农历主要是根据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而制定出来的。据观测,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 29.5306日。故此,在农历里面,1个月有时会有 29日,有时又会有 30日,这要看每次月缺和月圆的时间才可定出一个月到底有多少日。通常,我们会将月圆的那一天定为每个月的第 15日。

同时,我们知道,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22日(并称之为「太阳年」),如果我们将 1个农历年定为 12个月,即 29.5306´ 12= 354.3672日,那么 1个农历年就会比 1个太阳年少 10.875日了。很明显,3个农历年更会比 3个太阳年少超过 1个月!因此,相对于太阳年,我们便会越来越早过农历新年了。

要知道,我们不可能不断提早过新年。为了弥补这个差距,农历的历法就引入一个「闰月」的制度。即是在一个适当的年份中,增加 1个月,从而将农历新年「推迟」,令到它可以和太阳年的时间大致上配合。换句话说,在这个「闰年」之中,1年就会有 13个月了。

虽然农历是以月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但我们并没有忽略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在历法之中,我们将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均地定出 24个点,并称它们为「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顾名思义,这些节气的定立,原本是为了帮助农夫,为他们提供四季变化的简单概念。由于 1个太阳年有 365.2422日,所以 2个节气之间就应该相隔 365.2422¸ 24= 15.218425日了。

这里有一点值得一提。由于西历的历法是以地球绕环太阳的时间为基础,所以 24节气的日期就和西历相当接近。例如:立春通常会在西历的 2月 4日,雨水在 2月 19日,清明在 4月 5日,冬至在 12月 22日,大寒则在 1月 20日等等。

上面说过,2个节气相隔 15.218425日,那么 3个节气前后就共有 30.43685日,刚好多于 1个月(29.5306日)少许。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1个农历月份可以有 2个节气或 1个节气,但绝少机会会在同一个月内有 3个节气(见本文的补充)。

上面亦提到,如果没有闰月的制度,那么我们就会不断地提早过新年了。但如果引入闰月的制度,那么又应该在哪一年加插多一个月呢?

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在历法上规定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节气,必须是立春或雨水,就可以判断哪一年要加插闰月了。

例如:2003年的 2月 1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这天比立春(2月 4日)早,但比大寒(1月 20日)迟,正月的第一个节气为立春,所以没有问题。12个月后,由于农历年比太阳年短,所以正月初一提早至 2004年的 1月 22日。这一天亦介乎于大寒和立春之间,所以亦没有问题。但再过 12个月,问题来了。12个月后的初一应该是 2005年的 1月 10日,这一天比大寒早,所以不可能成为正月初一;否则该年的第一个节气,就会变成大寒了。因此我们就将之前一年的农历年定为闰年,(即将 2004年所对应的农历年定为闰年,有 13个月,)而 2005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则顺延至 2月 9日。(注意:2月 9日比雨水早,因此该年的第一个节气为雨水,并没有违反上述的规定。)

大家细心地数数亦不难发现:2004年的农历中由 1月 22日开始,至翌年的 2月 8日结束,这段段时间一共跨过了两次立春(即 2月 4日),所以就有人称这一年为「双春」了。

前面说过,1个月内最多只会有 2个节气,由立春到下一次立春,前后一共经过 25个节气,如果 1年只得 12个月,是绝对不可能有「双春」的,除非那一年有 13个月,(亦即是一个闰年,)就可以有「双春」的可能。因此,我们可以说,每逢「双春」的年份,就必定会有「闰月」。

相反,每当闰年有 13个月时,该年就会有 29.5306´ 13= 383.8978日。留意在 1个太阳年(365.2422日)内,头尾计,一共有 25个节气(想一想:这就是所谓的「植树问题」);而 26个节气则需要 365.2422+ 15.218425= 380.460625日。明显,13个月是可以覆盖著 26个节气的。但如果这个闰年的确有 26个节气,那么无论这年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还是雨水,到了第 13个月,第 13个月的第一个节气又会是立春或雨水了,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情况下,根据上面提过的规定,这个所谓的「第 13个月」,应该是下一年的正月才对!所以,一般的闰年应该只有 25个节气。

又,如果某年的第一个节气是雨水,那么该年就绝对不会成为闰年;否则下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就不会是雨水,而是比雨水更后的节气,从而违反了每年由立春或雨水开始的规定。因此,在闰年之中,该年必定由立春开始,亦将会于下一个立春之后结束。换句话说,每逢有「闰月」的年份,该年就必定是「双春」了。

我不知道「双春兼闰月」的那一年是否真的适宜嫁娶,但因为「双春」必须「闰月」,而「闰月」则必定「双春」,所以在名称上用了一个「兼」字(彷佛有暗示「双春」和「闰月」并不容易会同时发生),似乎有点夸大之嫌!

最后还有两个问题可以讨论:第一、在一个闰年之中,我们应该将哪一个月定为「闰月」呢?原来方法亦很简单。要知道在一个闰年中,一共有 13个月,25个节气,很自然就知道当中应该有 12个月拥有 2个节气,而其中有 1个月只得 1个节气。因此,我们就将只得 1个节气的哪一个月定为闰月。例如:2004年中的农历闰二月(由 2004年 3月 21日至 4月 18日),它只得 1个节气清明,所以就被定为闰月,而不是该年的「三月」了。

第二、既然 2004年的农历年多了一个立春,那么以后的农历年会否都由雨水开始呢?这个并非如此。事实上,2005年的农历年由 2月 9日开始,到翌年的 1月 28日结束,前后只有 23个节气,并没有立春,所以到了 2006年,该年的农历又会开从立春开始了。由于 2005年的农历没有立春,因此堪舆学家称之为「盲年」,听说该年就不宜嫁娶了。

四、俗语“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是啥意思闰二月有何习俗讲究

进入2月,春节假期已悄然结束,寒冷的冬季也正在逐渐远去,人们都期盼着春暖花开时节的到来。

这不,再过几天就要立春了,但2023年的立春可不一般,在年首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把一年有两个立春的年份叫作“双春年”。

不仅如此,2023年还会出现闰二月的景象,这样双春兼闰二月就显得相当难得了。

而古时候的人们对于这些特殊日子都非常的有讲究,那么俗语“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是啥意思?闰二月到底有何习俗讲究?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下。

俗语“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是啥意思?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2023年是癸卯兔年,按照“置闰法”来说,当年是闰二月。

再结合二十四节气,2023年还是“双春年”,即一年之中有2个立春节气,所以被称为“双春年”。

正是因为有着两个立春,等于说2023年“立春”时节会比较长,因此春“长”春寒,发生倒春寒的概率比较大,也预示着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天多,降水丰沛。

这种情况下,春季雨都下完了,秋季就大概率会发生干旱的情况,即“春寒逢秋旱”。

此外,民谚云:“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也能很好地反映这种季节性天气。

闰二月是农历三月吗?

闰二月不是农历三月。

闰月是一个特殊的日历术语,因为太阴年的时间计算和回归年的时间存在误差,所以需要设置闰月来弥补误差,是中国传统历法的表述。

如果你查看日历的话,也会发现闰二月和农历三月是分开的。

另外,还有一个小知识就是,闰二月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闰月通常是每2-3年置1闰,至于是闰几月就需要看节气。

而我们还有一个所熟悉的闰年,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阳历)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在这个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与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推算的闰月是完全不一样的。

闰二月到底好不好?

闰二月到底好不好,对此讨论的人也比较多。

通常老一辈的人认为闰二月流年不利,因为忌讳的事情比较多,如迁坟、结婚等,再加上“春寒逢秋旱”的气候特点,同样影响农业生产,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等。

当然也有人认为闰二月恰逢立春时节,而“春”代表着生机、活力以及希望等,而今年又是双春年,是一种吉利、好事成双的象征。

不过,本质上闰月的设置是一种正常的历法现象,可其视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其本身跟迷信和鬼神无关。

与此相关的一些民间说法,也不完全具备科学性,因此将闰二月与吉凶祸福相互挂钩,也是存在较多矛盾成分的,而我们则应该要{了解更多生肖属相配对知识请关注:wWw.hAiXinGu.cOM√",;)}"与时俱进,学会辩证和理性的看待这些古来的文化思想,更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闰二月有哪些习俗讲究?

1、送闰月鞋

送闰月鞋,是中国部分地区的民间习俗。

按照民间说法,逢闰年闰月,子女回去见父母的时候送上一双鞋,以报哺育之恩。

因为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所以异乡游子在闰年闰月回家团聚时,送上闰月鞋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2、喝闰月茶

在武夷山地区,闰月有喝茶的习俗,且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茶宴,男性不能参加。

由农家妇女轮流做东,邀请近村的女客入席喝茶聊天,以起到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3、吃闰月饭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就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

不过,在客家传统民俗文化中,闰月饭指的是在闰月时,出嫁的女儿,给母亲送去的饭。

4、送猪脚和面线

在中国台湾省某些地区,每逢闰月,按照传统习俗,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

古时候人们认为“父母逢闰年而减寿”,而猪脚面线的传统意义就是象征着吉祥、长寿、平安。

5、送雨伞和蕉扇

部分地方闰月还有娘家人给出嫁的女儿送雨伞和蕉扇的习俗,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并祝福女儿及其夫家。

总的来说,“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简单来说就是在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容易遇到春寒秋旱的气候景象。

但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类民间俗语也不全部适用了,仅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理对于“双春年”、“闰二月”有关的是非祸福的说法也同样如此。

当然,闰二月还是非常难得一见的,正所谓“十年难逢闰二月”,在这不一般的年景,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最后,关于闰二月你还知道哪些习俗讲究,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文章分享结束,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和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有哪些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Tags: 闰月 迷信 说法 双春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