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钦天监明十三陵风水不好,明朝十三陵究竟有何诡异
2024-02-02 18:30:19佚名 -人已围观
明十三陵(永陵)开放时间:淡季、旺季时间:淡季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_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极后的第十五个年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当时,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同时,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随后,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但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世宗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十五(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时,浩大的陵工开始了。世宗皇帝亲自主持了祭告长陵的典仪,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在这一天动工的还有其他七陵的修缮工程、长陵神道_石以及石像生加护石台等工程。
在营建过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有不好把话说明,就虚情假意地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联所常念之。”大臣们对世宗的话心领神会,送给世宗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
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
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_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_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_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_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不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了解更多生肖属相配对知识请关注:wWw.hAiXinGu.cOM√",;)}"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_。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_恩殿、_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称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以济陵工。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_恩门和_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他们认为,"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的,但在当时,也只能采取这一方式,因为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是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到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_恩门、_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_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_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深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
民国年间,乾隆时期改建的_恩殿、_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_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_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二、明十三陵(永陵)基本介绍明十三陵(永陵)属于北京考古遗迹的著名旅游去。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_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极后的第十五个年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当时,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同时,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随后,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但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世宗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十五(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时,浩大的陵工开始了。世宗皇帝亲自主持了祭告长陵的典仪,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在这一天动工的还有其他七陵的修缮工程、长陵神道_石以及石像生加护石台等工程。
在营建过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有不好把话说明,就虚情假意地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联所常念之。”大臣们对世宗的话心领神会,送给世宗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
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
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_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_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_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_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不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_。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_恩殿、_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称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以济陵工。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_恩门和_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他们认为,"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的,但在当时,也只能采取这一方式,因为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是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到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_恩门、_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_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_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深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
民国年间,乾隆时期改建的_恩殿、_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_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_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三、明朝十三陵究竟有何诡异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明代帝陵十三陵陵址名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
但是十三陵留下了太多的未解谜团,朱元璋的陵寝为何状如北斗?朱棣长陵的风水风貌有什么特别?帝陵里居然挖出了泉水又是什么原因?
明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天寿山的明十三陵建筑群中。
明十三陵前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面南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
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关于长陵的选址,与朱棣对风水学的笃信有关。
1408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他便派人到北京寻找陵地。
据说,最先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家要进入屠家,一定会被宰杀,这叫“犯地讳”,不能用。
接着,又选在昌平县西南的羊山脚下,但后面有个“狼儿峪”,猪旁有“狼”,更是危险,也不能用。
后来,又选上京西的“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驾”是谐音(皇帝死了叫“晏驾”),不吉利,也不行。
也有人选在京西的潭柘寺,那地方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
经过一二品高级官员带着风水先生足足跑了两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地方──昌平县北10公里的天寿山(原名黄土山)。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呈北斗状布局!
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呈北斗状布局
明孝陵的后山还埋葬着一批明朝的开国功臣,有着名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墓等。
据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
因此,在钟山之阴就有了11座功臣墓,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
这样一来,明孝陵背倚钟山,从整体上就又形成背有靠,前有案(孙权陵),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
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中,有3座陵墓规制比较大: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
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埋葬着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瑞、孝敬两位皇后。
三百多年以后,神宗的坟墓定陵被发掘。
定陵三百余年后遭掘,据说是因为风水不好,当年择地建陵之初,就发现了不吉之兆,预示以后要出大祸。
明神宗也是一位极其相信风水的天子,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只有21岁的朱翊钧借去天寿山春祭之机,动起了择选万年吉壤的念头。
当时钦天监通过四处遍阅实地比较之后,认为形龙山、小峪山、石门沟山三处“最吉”,但后来有大臣指出:石门沟山坐离朝坎,方向不宜、堂局稍隘。
但“形龙山吉地一处,主山高耸,层峦叠嶂,金星肥员,木星落脉,取坐乙山辛向,兼卯酉二分,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凤阁,内外明堂开亮,左右辅弼森严,且龙虎重重包裹,水口曲曲关阑,诸山皆拱,众水来朝,诚为至尊至贵之地。
又见小峪山吉地一处,主势尊严,重重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结穴,左右四铺,拱顾周旋,云秀朝宗,明堂端正,砂水有情,取坐辛山乙向,兼戊辰一分。
”朱翊钧在当年九月九日借秋祭之名,亲自去看了形龙山和小峪山两地,现场初定小峪山,请示两宫皇太后之后才能正式敲定。
当年择地建陵之初,就发现了不吉之兆,但最后还是建在了这儿
第二年九月(1584年),奉两宫皇太后之命,朱翊钧再借秋祭之机,正式定下了小峪山,即现在的定陵陵址,并易小峪山为现名大峪山。
虽然大峪山被明神宗认为是“万年吉壤”,但在动工过程中却出现了不祥的预兆。
在风水师定下的将来置放棺椁的地方出现了意外,挖出一块大石头,宝床下无土,这严重犯了风水大忌。
有大臣提出重新择定陵寝的地址,但让人意外的是,当时一心向佛、十分迷信的朱翊钧一反常态,称祖宗山陵既然位于天寿山,后代子孙皆当归葬于此山。
定陵在后来的岁月中的确是屡经磨难,由于朱翊钧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定陵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不仅如此,定陵还在历史上屡遭火焚。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
清乾隆年间曾修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
明朝的泰陵位于长陵西北3.5公里的笔架山,是明孝宗朱樘与皇后张氏的合葬墓。
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开始筹划明孝宗的泰陵陵事,当时的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在考察了各处后,向明武宗推荐了施家台。
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提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
他向明武宗上奏说:“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
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者,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
”在大臣们的提议下,明武宗派人前往施家台考察,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当时动用了各种工匠及官军上万人,4个月后,玄宫落成,孝宗正式葬入陵内。
又过了6个月,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虽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也经过了仔细的筹划,但泰陵在修建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据记载,泰陵营建中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
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如实上奏朝廷。
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
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非常受武宗宠信,见有人对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见,十分气恼。
于是,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杨子器关进了锦衣卫大狱。
但有大臣上疏说:“子器此奏甚有益,盖泰陵有水,通国皆云。
使此时不言,万一梓宫葬后有言者,欲开则泄气,不开则抱恨终天。
”武宗觉得有理,于是命司礼监太监萧敬押解杨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验证。
此时李兴早已堵住泉眼,回宫后,萧敬禀报了泰陵金井无水的情况。
太皇太后王氏(宪宗皇后)在宫内听说这件事,传旨说:“无水则已,何必罪人!”杨子器才官复原职,避免了一场杀身大祸。
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曾有文章这样评论泰陵的风水:“山巅巨石,土山戴之。
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
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
贤庄、灰岭之水出其左,锥石之水出发其右,二水虽合,环绕南流,流而散也。
……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说的是山巅巨石,确实有灵脉在下面,是比天寿山还好的山头。
但是这里杂乱,地气不正,而且黑岭挡住了南边,虽有二水汇合,但是水流往南边,会散尽灵气、到底是不是皇陵之地,还不好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xzlou.cc/59499pnzK2Su.html
相关推荐
-
古代有钦天监明十三陵风水不好,明朝十三陵究竟有何诡异
一、明十三陵(永陵)什么时候可以游玩明十三陵(永陵)开放时间:淡季、旺季时间...... -
梦见回到明朝(穿红色朝服)
梦见回到明朝我梦见自己回到了明朝时期,穿着古代的衣服,走在石板路上。身边是...... -
明朝有关的网名大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多的...... -
明朝公主起名(明朝起名五行)
明朝公主——云英公主云英公主,明朝朱棣皇帝的女儿,生于洪熙十年,早逝于永乐...... -
明朝皇帝给儿子起名
明朝时期,皇帝给自己的儿子起名是一件非常严谨而又重要的事情。在明代,“名讳...... -
明朝英烈八字命理
明朝英烈八字命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之一,许多英烈为民族的繁荣献出了...... -
明朝白羊座人物(凹凸世界白羊座的人物)
“御宇飞鸿,遗恨载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明代文学巨匠辛弃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