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风水文化>文章详情

中国佛教美术的藏传佛教美术(中国佛教美术样式)

2023-11-14 18:30:31匿名 -人已围观

中国佛教美术的藏传佛教美术(中国佛教美术样式)

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佛教美术的藏传佛教美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什么是藏传佛教美术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中国佛教美术的藏传佛教美术

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美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美术影响,在中国佛教美术中,独具风格。北京雍和宫、西黄寺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其殿宇、佛像等,均属藏传佛教美术系统。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普遍受到信众的供养。在青海塔尔寺,每年以酥油制作酥油花礼佛,这是牧民的特殊佛教美术,在五屯,有制作佛画的传统技法,至今仍在发展。

二、在佛教里什么叫“利美运动”

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藏的教义研究运动,意义是‘无宗派’、‘无偏见’的运动。由宁玛派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弥胖仁波切,以及噶举派的蒋贡康着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也称弥涯昆梭),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诸位上师所倡。此运动之精神强调,信徒并不须放弃本来的教派或修学重点,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义,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从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须依照一个传承的系统,才不会紊乱,等到我们能够证悟佛法本质时,自然就会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质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只是重点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了义炬活用佛法》,蒋贡康楚罗卓他耶仁波切、塔汤仁波切着《利美运动》之精神十九世纪的西藏,教派主义盛行,门户歧见之深污毁了精神生活,并造成分化,引起宗教论争和迫害,连带一些传承也几乎湮没失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接受了一百三十五位以上不同传承上师的法教后,与第一世蒋扬钦哲仁波切、第一世秋吉林巴仁波切共同发起了佛教的复兴运动,称为“利美运动”。“利美”意为无偏见,其目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宗派或组织,而是将各宗丰富的内涵搜集起来,使对每个人都有利益,对于开放的心态,以及舍弃教派藩蓠的观念有很大的启发。他们“主张尊循自己的传承努力修行,同时承认其他的教派和传承具有同等价值而给予尊重;不眨人褒己,也不贱他尊我。”参加此运动的人不限于宗教学者和行者,还有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诗人、医生,乃至科学家,如米庞仁波切。---------文章来源自“无死之歌”一书利美运动之“五大藏”简介扎西多吉编摘“五大藏”的缘起:丁卯年(1867年)十一月初一,钦则大师应邀前来,在为工珠大师的洋楚禅院举行开光仪式时,突然平庸的境界消失,升起了无边的清净佛国土的显现,出现一巨大的佛塔。塔四周各有四门,里面有五大库藏,每一库藏中,都充满了法宝。里面有许多智者成就者,正向大师招呼示意,大师逐一巡视了每一库藏中法集的内容,并牢记于心中。后来,钦则大师写出了每一藏的提纲目录,交给工珠大师,并一再激励工珠大师编著,即成为史无前例的集西藏佛教和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划时代著作:《佛教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窍诀教导藏》,《口传密咒藏》,《不共秘密藏》,《大宝伏藏》等著名的五大藏。《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又名为《所知藏》或《知识总汇》,全名《诸乘总摄?经教大宝藏三学善说论?周遍所知》。此书代表了西藏佛学的最高成就,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原始佛教、大乘佛教、秘密金则乘的历史、教义,显密经续论典的要义,西藏各教派在闻、思、修、果等方面的主张和特征,乃至梵藏语言文字(声明)、逻辑推理知识和认识论(因明),工艺美术技艺(工巧明),身心的养育、延年、益寿治疗疾病(医方明),以及修辞、辞藻学、声律学、歌舞、天文历算(五山明)等藏族所有共同传统文化的来源,传授方式、要义,有何需要等内容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百万言的巨著。此书被盛赞为:“一切书中最优秀的,是求知者的智慧海洋,思维者的心灵之舟,观修者的密决大宝,研究者的明镜”。此书是通向解脱和成佛的道路,是打开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之钥匙,是能满足各种追求者和爱好的如意宝。《窍诀教导藏》共十八函(德格版),此藏汇编了西藏大小各修传派的灌顶、教诫、传承、修持窍诀的精义,总括了西藏祖师所传的各种心地法门和本尊坛城,以及气脉明点拙火等方便法门。《口传秘密藏》主要有新译密派马尔巴译师所传承的胜乐、喜金刚、密集为主的无上续部的灌顶、教诫、修行、坛城的本续和解释以及部分早译密派的金刚橛等法类。《不共秘密藏》是由大师本人所发掘的《三根本密意集》、《秘密心要父教母教》等地伏藏等法集汇编而成。《大宝伏藏》此藏共有六十三函,该书精选汇聚了从十一世纪初,西藏第一伏藏师桑杰喇嘛,到近代最伟大的伏藏师班马威色多昂领巴(钦则大师)和曲久领巴之间,近二百位西藏秘教伏藏大师的各种精华教诫和密法集。此书内容博大精深,包括有非常珍贵的古代藏族及印度秘教历史,各位伏藏大师之生平简介的史料。书中详述了天文历算、星相、占卜、炼丹、变金术、医方医学,延生术、摄生僻谷术;佛国土、天界、地狱等其它各种生命世界的漫游和回忆录;灵魂的死亡、转生投胎过程;剑仙、丸药、神行、金丹、飞行、隐身、土遁等各种世间成就的修法;各种愤怒、寂静本尊护法的成就法;平息灾难、增益智慧、勾召统制他人、咒杀妖魔等各种事业的修法;有关组成身体的本质:气、脉、明点、拙火等理论和修法;有关心的实相的教义和大中道、大手印、大圆满(心部、界部、窍决部)的修持窍诀等等法门,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此著作中所代表的是,伟大的藏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在原始本教的丰实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了南亚、西亚、中亚和中原华夏文明,并经历代最优秀、最杰出的藏族人士,将他们所有的情感、意志、智慧和生命,全部投入对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之中,所获得的有关人类求索的历史。(秘教史),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起源、演化,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和巨变关系,人和宇宙的关系,人类如何才能超越自己,而成为一种更高的生命形式,以及他们在探求奥秘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发展的古代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教授,纷纷掀起了以西藏为代表的藏学研究热潮。以上五大藏连同大师的其他佛学,医学、历史、文学等著作略有一百多函。工珠云登加措大师生平及著作简介在近代西藏佛教历史上,工珠云登加措(又名绛根洛卓塔耶),这位伟大的喇嘛与他最杰出的上师、道友——绛央钦则旺波和曲久领巴等大师一起,经过广泛的世间和出世间知识文化的学习,以及在实修实证的基础之上,掀起了一场打破宗教教派偏执的运动,将一切世间知识文化和显密经续新旧密乘,全部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能满足各种信解、根器的一切求道者的所需,无有偏私圆融无碍的教统,使佛教的教义和修持以及印度古典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复兴,并在当代,对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工珠大师整个一生在弘扬佛教,利益众生,复兴文化等方面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谁也难以匹敌,仅就大师在闻、思、修、讲、辨、著等任何一方面的事业,也是我等凡夫终其一生也难以完成。有关大师的事迹,大师自己写有一本自传,这是我所读到的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宗教人物自传。大师以简洁、朴素的文笔,真实地坦露了自己一生的心灵历程,叙述了自己家世的沉浮变迁,生命的入胎、降生成长过程,求学修持、证悟、成就的经历,讲授、著述、弘法利生、诛杀凶恶妖魔外敌的事业,以及相关的十九世纪西藏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对修行者来说,传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其中详细记录的有关大师在每一种密法的生起和圆满次第的修持时,于真实现量、禅定、梦中等境界状态中,所出现的各种觉受和成就标志,这些可作修道者的参考。大师的自传和大师为其上师所著的《绛央钦则大师传》中,都大量涉及到有关人类生生世世经历的记忆仓库——阿赖耶识,可相似理解为: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所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或其它宗教所称之为“灵魂”的开发和转化的问题以及心物(精神和物质)的转化和统一,神通变化等等。然而此等,唯有实修实证才能明白之事,远远不能为我等愚昧、狭窄的心胸所能理解,故仅选取少许我等凡夫能理解之事,来简单介绍一下大师的生平及著作。 1813年,工珠大师伴随着许多吉祥的瑞兆,诞生于藏族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德格金沙江畔的一处名叫“班马拉则”的神山附近。大师的家族族姓为著名的“穷波”,此意为“大鹏”。相传该族是天上的导师普贤明光王为了利导众生,而从心间化出一只大鹏,降临于西藏。生下鹏蛋,孵化的幼鹏,即是大师的先人,“穷波(大鹏)族”的祖先。也许是有鹏鸟能飞的天性,该族自古以来,出现了众多临终时,身体化为虹光或即身升天而去之人,比如为我们所熟悉的米拉日巴和香巴噶举的创始人,穷波朗加等大师,就是此族的后代。大师父亲雍仲凡增是位住持本教的喇嘛。母名“扎西措”。大师安祥地从娘胎里出来之后,连续七天不吸乳,只得喂食融酥,(因一个人宿世的智慧和记忆,皆因入娘胎或喝人奶,而变成混浊不明,故特殊之人出胎之时,往往有吉祥草等避秽之物,或不吸人奶之举,但此类人初年因本身免疫力差,一旦受外界污染,极易死亡。且因内心智慧和记忆的显发,故童年或少年时显得老成孤独,不合群,以后不大受外界所转,大多生活在自心强大的信念之中,并能以强大的心力来破坏或建设世界。)还未学过藏文字母的大师,四岁时,忽然口中诵出了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的诵修法,从此以后,宿世的宗教习气,于心中开始觉醒;从小不穿在家俗装,只喜欢穿僧人的红黄衣,玩耍时,也仅从事一些灌顶、讲经、修建寺庙和道观等与宗教有关的游戏,并向众人宣告,自己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五岁时,开始学习藏文拼音字母的念诵,因大师天赋极高,一学就懂,故不想学习。八岁时,由藏满日寺的堪布索南格卓为师下发,并命名为“丹增雍仲”,随后,大师作为一名本教的学僧进入附近的一座本教小庙,学习经忏念诵,仪轨事相法事等。那时,大师白天能看见一些神奇之事,夜晚在梦中也出现各种稀有之境,但这些梦境能得到应验,心中常常浮现出宿世的生活经历,故时而欢喜,时而忧伤。后来,因饮食、衣服等的污秽,从而显现上越来越昏聩,宿世的记忆和显现也逐渐消失。有一次,从附近的山中,下来了一位风心得自在,有大神通的本教喇嘛,对其家人授记(预言)道:“这是一个菩萨的种性,是乌金班马(莲师)之使者,将来虽会出现美名,但十三岁时,将有大障碍。十五岁时,因当地人共同商议,杀死了官府的差役,于是官府将此地的财产、牛羊、土地等一律没收,所有参与者(连同大师的父亲)全部投进监狱,后遭到流放。由于此事件,大师一夜间也从不穷不富的中产阶级变成身无分文的乞儿,少年的大师即开始真切地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痛苦,而生起出离之心。后来,大师为官府看中,选为土司的秘书,跟随左右,一次大师在为土司等人讲述本教历史和各种经文的念诵时,其智慧口才深为土司所赞叹,就决定将大师送去深造,于是大师就被送到宁玛派的著名寺庙——德格协庆寺,依止最有学问和修证的大班智达久美土东朗加系统学习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学问。一次,大师和寺庙的一位老喇嘛去朝山时,被暴风雪所困,在路途休息时,如同中原禅宗祖师卢行者(慧能),在大庾岭开示惠明一样,老喇嘛对其说道:“如此饥渴困乏之时,让自心顿然、安住,当下刹那的心识,就是你心的本性,除此无有其它。”大师言下大悟,现量通达自心原始俱生的智慧。六年之后,大师又因其它因缘,离开此寺时,大班智达以其对过去未来无遮障了知的神通,清楚地看见了大师将来的稀有殊胜的事业,故特地按照旧译宁玛派的下律戒统,为大师授近圆戒,并授与大师为金刚阿时黎,取名为“云登加措(功德海)”,一再嘱咐大师:“经常减少心思,依止正知正念,不搞宗教偏私……”告别大班智达,大师又来到被称为“雪域香巴拉”的德格八帮寺(此是噶玛噶举派仅次于祖庙楚朴寺的第二大寺),八帮寺司徒仁波切班马民杰旺波,视大师为唯一心子,重又按照新译密派上律派的律统,为大师授近圆戒,取名为噶玛阿旺云登加措程业恰贝绒波(噶玛语自在功德海事业遍布),并将一切深广教诫赐予大师。为了管理的需要,又将大师认定为前世司徒仁波切的一位名叫“工珠”的近侍喇嘛的转世活佛,于是大师由此得名“工珠活佛”,立大师为唯一继承人,令大师住持正教。大师和绛央钦则仁波切,从小相见时,如同父子相遇,内心特别欢喜,因八帮寺和宗萨寺仅一山之隔,故二大师经常往来,相互给予佛法之甘露。后来,钦则大师将各大小修传派的教诫和七种受命,倾瓶赐给了工珠大师,并立工珠大师为唯一法主。同样,工珠大师又从大伏藏师曲久领巴,接受了一切共同不共的受命法集,如此,大师先后依止了五十位大士的莲足,将西藏所有宗教教派的教理和修持方法,全部融入心海之中。对于如此众多的法类,大师不仅只满足于听闻思维,而是对近百种密法的生起和圆满次第进行了闭关专修,并且在每一种修持之时,都出现了大量的觉受和成就标志,于真实、禅定、梦中亲见上师本尊空行等三根本圣众而获得了各种灌顶、教诫和授记,出现虹光幕、花雨,修行圣物发出的香味传遍很远的地方,白天自然发出“嗡嗡”的心咒声,甘露自然沸腾且冒出血,更特别殊胜的示现是大师能每径直出入门紧闭着的禅房,在坚硬岩石上留下手足印,能无碍了知三世等神变,还能以悲心和咒力处决浊世凶恶的敌寇、鬼怪等等,成就的标志不能尽叙。大师在弘法利生方面,为了延续弘扬秘密精华教,于扎财大宝岩等修行处新建了洋楚普贤大乐光明洲等禅修院,陆续选择优秀年青喇嘛安置于其中,闭关专修,并制定了详细的修持计划,造就了众多成就者。同时,大师还为众多求学修道者大开讲经说法、传道授业的方便之门,多次开讲了从梵藏语言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世间学部到大藏经(经论部),中观唯识派十三部大论,《秘密藏》以及大师编著的著名“五大藏”等数百部典籍,承受法喜的弟子遍及一切新旧教派,多如繁星,被誉为“从东海岸遍布西海岸”。大师对佛教和众生的最大贡献,则是其编著的“五大藏”。在十九世纪西藏佛教最伟大的复兴运动的分工是:由钦则大师制定总的计划,全部受学当时所存在的一切大小修传派的教法,并和曲久领巴一起,将西藏所有重要的伏藏法收集和发掘出来,由工珠大师作编辑、阐述,并着重噶举和觉朗派教理的阐发,由大智者证土麦傍仁波切侧重于宁玛派的密意开显,洛德旺波大师侧重于萨加派,由虹身大成就者夏察?扎西江称着力于原始本教的历史和教义修持方面的阐述。大师在完成了如许庄严壮观的伟大利生事业之后,于1899年,伴随着许多花雨,虹光彩幕等成就者的稀有瑞兆间隔西行,色身融归于法界,享年87岁。有幸以吸吮大师传承甘露流为生,并对大师有不共信心的密乘瑜伽士——多杰宁波,于1999年春,大师涅磐百周年之际,为让大师的法露东流于内地,而编译于历代圣哲们加持之圣地——德格宗萨班马黑布禅修院三色岩光明心居。蒋扬·钦哲·旺波简介Jamyang Khyentse Wangpo,1820-1892伟大的蒋扬·钦哲上师生于1820年,他学识渊博、精通诸法、著述广博,且是证悟极高的禅修者,故被视为一位卓越无上的上师。他在少年时期即走遍整个西藏,甚至到最偏远的地区,寻找许多稀有传承的上师,向其领受深奥的经典开示、灌顶及教法,还包括一些行将失传的传承。他总共亲近了一百五十位上师,这在西藏是绝无仅有之事。将近四十岁时,他不再四处参访,而在东藏德格附近的宗萨寺,屈身于一小室之中,终生闭关地专心修持,直至所受法教尽皆精通。他并将所听闻的教法集结成七百大册,许多的传承在他的手中再度复苏,他不仅撰写论疏、同时也将该法传予根器适当的弟子。莲花生大士在公元第九世纪曾授记将有五位「掘藏法王」化现于世,而他被视为是最后降生的一位,持有「掘藏七法」的传承。同时因为他搜集散布在西藏的许多经典,经过整理保存而流传下来,故在所有西藏佛法修行者当中,被认为是「无上至宝」。他的著述共有三十五部,涵盖了所有教法与义理的层面,并且与互为师徒的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上师共同撰写著名的「五大藏」。钦哲上师为西藏所有不同佛教派别的法教权威,他同时也精通苯教。为避免派别之间的偏见,他鼓励弟子要懂得欣赏所有不同传承的丰富与深度。这种态度被称为「利美」,也就是不分派别的取向。钦哲上师于1892年圆寂,预示他将以不同的化身来转世。宗萨·钦哲·确吉·罗卓简介Dzongsar Khyentse Chokyi Lodro,1894-1959宗萨·钦哲仁波切生于1894年,被认证为蒋扬·钦哲·旺波上师的转世之一,并且由他担负起宗萨寺法统的重责大任,而赋予该寺之名。如他的前世一般,仁波切也广泛地向许多不同教派的上师求法,持有并弘扬许多传承之法教。其创办的「康杰佛学院」,在他的指导下,使宗萨寺成为当时研修佛学的重镇。几乎所有当时各派的伟大上师,包括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均向这位无与伦比的上师学法。由于整个1950年代西藏东部的混乱情况,仁波切转而驻锡于锡金,并且成为皇室的国师,他一直待在宫中的寺庙里,直到1959年圆寂为止。顶果·钦哲仁波切简介 Dilgo Khyentse Rinpoche,Tashi Paljor,1910-1991顶果·钦哲仁波切生于1910年,由伟大的洛塔.旺波上师与米庞仁波切认证为蒋扬·钦哲·旺波上师的转世之一。他的主要上师为雪谦·嘉察仁波切,蒋扬·钦哲·确吉·罗卓上师的心子。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期间,顶果·钦哲仁波切都在康地的深山里闭关修持,待因缘成熟而开始传法。在逃离西藏的那些年里,仁波切足只筜k传承的栋梁,他彷佛持有无竭无尽的法教源流。仁波切不仅充份具备了精神导师的特质,同时也是无私与慷慨的化身,只要有人邀请、便传法不倦,从清晨直到深夜。顶果·钦哲仁波切承继蒋扬·钦哲·旺波的决心,希望保存濒临失传的教法。多年来不断地编辑整理,已为后人保留了三百册法本。由于他传授并出版了许多罕见的典籍,使得这些在西藏被破坏的教法得以延续法脉。除广建舍利塔之外,仁波切也创立多处的闭关中心与寺庙,包括在尼泊尔的雪谦寺。他自己汇集出版的著作便有二十五部之多。仁波切于1991年圆寂。宗萨·钦哲·图登·确吉·嘉措简介Dzongsar Khyentse Thubten Chokyi Gyamtso,1961-这一世的宗萨·钦哲仁波切生于1961年。由萨迦·崔津法王认证,主要受教于顶果·钦哲法王;伟大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以及他的祖父敦珠法王,也都是他的上师。除此之外,他还师事包括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超过二十五位的伟大上师。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提及:『在年轻一代的上师当中,我必须特别指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他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的「事业」化身。他出色与充满新意的传法方式,一直让我十分着迷,也使得我对未来抱持着很大的希望。』由于西藏难以计数的经典与藏书被毁,法脉面临了恐将失传的危机,仁波切在青少年时期,便担负起许多仅存经典的出版责任。他在印度与不丹成立了多所佛学院与闭关中心。1980年代当政治情势较为和缓之际,仁波切开始重建于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的宗萨寺。仁波切并在他的上师期许之下,足迹遍布全球,为许多国家的人们讲经说法。除了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数千位追随者之外,仁波切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在澳洲、欧洲、北美、与亚洲均设有佛法中心。

三、少数民族绘画题材中常表现的什么是流行于藏区的歌舞形式

【内容摘要】表现藏族题材的绘画作品种类繁多,单从表现语言上概括,目前有三种绘画样式,首先是藏族传统绘画中的唐卡、寺庙壁画,创作者都是藏族人,有家族代代相传的画师,有寺庙里的高僧喇嘛以及民间以手艺为生的艺人;二是藏区主题绘画,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兴起,一直延续至今。这类绘画作品迎合了当下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已成为一种主流绘画样式,创作者是具有较多专业知识储备的艺术家,他们中大部分人来自汉地,以及在其带动下的藏区画家;三是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架上绘画,使用当代艺术表现语言来诠释藏文化,表现内容同样涉及藏族人的生活、信仰等层面,大多数创作者聚集在拉萨,形成了独特的“西藏群落”。

【关键词】藏族美术文化绘画题材表现方式

一、藏族的唐卡和寺庙壁画

任何民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藏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密切相关。伴随佛教的东渐,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统治阶层的推崇倡导下,佛教逐步融合本土由原始崇拜发展起来的雍宗苯波教,形成藏族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促使藏族成为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青藏高原,游牧的人们居无定所,难以来到寺庙朝拜祈祷,这样就催生唐卡绘画的出现和发展,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出现的唐卡绘画艺术,很好地满足了牧民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描画在唐卡上的释迦牟尼佛、菩萨、护法神、度母、金刚等形象,替代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人们随身可以携带的膜拜品,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神的护佑,唐卡绘画由此应运而生。

绘画唐卡,是众多唐卡种类中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所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流派最多。它的绘制程序主要分为制作打磨画布、粉本打线勾勒、晕染着色、勾描彩线、勾描金线、磨色、铺金和开眼等工序和步骤,画面绘制完成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以防尘土浸染,复杂的工序结合精美的装裱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唐卡。

依据保存下来的古唐卡,特别是清代皇宫保存品相完好的绘画唐卡分析,颜料的选择相当重要,我们现在所见的那些几百年前的唐卡至今仍然璀璨夺目、色泽艳丽,都采用了许多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宝石,如黄金、白银、玛瑙、珊瑚、珍珠、绿松石、孔雀石、赭石、朱砂、大黄、茜草、藏红花、蓝靛等,将其捣碎研{了解更多十二星座月份表知识请关注:wwW.MeixiNGgu.Com",;)}"磨,并在调胶时加入少量的牛胆汁防腐,这样制作的颜料是现代化学颜料所无法比拟的,能使画面色泽保存长久、历久不褪。

二、藏族题材绘画表现方式分析

(一)传统绘画

作为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唐卡和寺庙壁画都是传统表现方式,由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藏族人在绘制唐卡和壁画前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在绘制前必须修心,忌暴躁,保持虔诚心态,要洗漱干净、穿戴整齐,来到画像前需双手合十,口念佛经方能开始作画。绘画开始阶段必须按照严格的《造像度量经》比例进行,“三经一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的标准,不但明确规定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其他佛、菩萨造型的标准,而且指出,在色彩、手势、法器等方面也不得任意更改,绘制完后还需要高僧喇嘛加持开光。藏族人认为只有按照传统方式绘制出来的唐卡和壁画才具备神灵的力量和灵气。藏族绘画是原生态的,具有少数民族艺术特有的原创性。可以说传统的唐卡和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藏族人的精神支柱。

(二)现代西藏主题绘画

西藏主题绘画在表现语言方面还具有某些局限性,画家通常采用先入为主的命题作画,所表现的形象或歌颂幸福生活,或反映西藏时代变迁的主旋律,而较少涉及表现藏族人的内心诉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西藏主题绘画拓展了题材选择范围,使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灵感的源泉。较之同一时期的其他主题绘画更能体现民族地域性特征,并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藏区上世纪50年代后社会的转型变化。

80年代后,西藏主题绘画迎来了黄金时代,以尼玛泽仁、其加达瓦等为主的藏族画家名气逐渐响亮,他们以原住艺术家的身份给西藏主题绘画注入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尼玛泽仁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的基础上拓展了“新唐卡”绘画的表现语言。这一时期,随着诸如詹建俊、陈逸飞、靳尚谊、杨飞云、刘文西、刘大为、方增先、冯远等名家加入到西藏主题绘画创作的群落中来,使得这一绘画领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丰富了西藏主题绘画的表现语言。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进入艺术市场,西藏主题绘画作品在大众传媒的强力宣传下得以广为人知,并且使得陈逸飞、艾轩、陈丹青等人为大众所追捧,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说,是青藏高原的藏文化造就了这些西藏主题绘画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成长。

(三)西藏的当代艺术

得益于经济持续繁荣带来的交通发展,使藏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当代艺术观念、绘画语言逐渐影响到旅居藏区的艺术家。1985年,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继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之后,其展览在拉萨开展。1986年4月,“西藏五人画展”在北京太庙展出,这五人都是先后旅居藏区的内地艺术家,他们是翟跃飞、李彦平、李知宝、齐勇、陈兴祝。1987年5月,“西藏山地艺术家作品展”也在太庙展出,参加人员有李新建、张晓红、蔡显敏。这些作品无疑受到当代艺术乃至劳森伯格的表现语言影响,但又渴求在藏文化中寻找到个人绘画的方向。无疑,他们的作品超越了西藏主题绘画的意识形态和猎奇的视角。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作品流露出他们对西藏的感情,表达了他们长期生活在西藏的一些真切感受,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有别于前面谈到的西藏传统绘画和西藏主题绘画,这种表现手法逐步走进当代艺术的语境。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中看不见的“波”及其交叉点,通过艺术形式“转变成可见的”,转变成人们可以隐约意识到的“存在”。但是,艺术家不同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并不直接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概念或真理的形式论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和其他存在,而是发挥艺术家的独特艺术技巧,通过特有的线条、色彩及其奇妙的游戏过程,表达艺术家自己对世界、宇宙以及生活的看法,并由此揭示他们所看到和观察到的世界的审美图像,同时阐述其所独有的艺术见解,用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语言,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由此触动观赏者的思想情感,推动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以及自己的生活。

四、佛教三大派别分别是哪三大

佛教三大派别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1、汉语系佛教: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约是西汉时期,历史上有“伊存授经”、“永平求法”等说法。“伊存授经”是西域来的外交官应邀向西汉末年的上层社会传授佛经。“永平求法”是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员西行求法。从东汉经过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寺院林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当时佛教的盛况。

经两汉、两晋隋唐,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一种宗教,佛教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

当然,这中间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矛盾和磨合的过程,唐代以前基本上是佛教传播和发展阶段,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佛教总的趋势是衰微和融合进民间信仰以及与儒、道相调合。经过2000年的发展,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汉语系佛教有寺院万余座,僧尼50000余人,还有众多在家居士。

2、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在几乎同一时期内,分别由我国内地和印度两路传入,既有我国内地佛教也有印度佛教施加的影响,后在青藏高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时期与本土苯教的斗争和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为适应当地社会历史条件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宗教(即藏传佛教),形成了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等教派。

继而扩展到蒙古和其他民族地区,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在我国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羌、锡伯、怒、纳西等少数民族。目前藏传佛教有寺庙3000余座,僧尼14万人,活佛近2000名。

3、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

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于公元6世纪初传入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经长期与地方传统宗教的协调,于16世纪兴盛起来。目前信教群众130多万。共有寺庙1700多座,比丘2000多人,沙弥近6000人。

OK,关于中国佛教美术的藏传佛教美术和什么是藏传佛教美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s: 美术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