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色彩,什么是古希腊悲情色彩(悲观色彩什么意思)
2023-11-18 11:33:34匿名 -人已围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悲观主义色彩,以及什么是古希腊悲情色彩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悲观的人的性格特点1、悲观的人有这三方面的特征,我们要远离他们!
2、悲观是一种负面情绪,如果一个人经常活在这类情绪里,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生活的一切美好的欲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甚至还有可能会产生被迫害妄想症,所以说我们要远离这类情绪,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更要远离有消息思想的这类人,那么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消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3、悲观主义者的“情绪是比较不稳定的,脾气会非常不稳定,性格也会比常人孤僻很多,通常没有朋友,而且也很容易让身边的人了解到他们的心情,在相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所以会让他们没有交到几个朋友,缺乏跟其他人的交往,性格就会是更加孤僻了。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可以说是比较强烈的,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自己强烈的性格而得罪其他人,人际关系也会出现危机。所以说一般性格比较孤僻的人,大部分都是悲观主义者。
4、悲观主义者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定向思维,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太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们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使正向价值发挥知更大的积极效应,他认为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将是巨大的,所以久而久之如果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会导致容易自卑。自卑这种负面情绪一出现,悲观者就会越来越消极,所以说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心理动向,多自我鼓励,自我加油。
5、信任感来自于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缺乏安全感,那么就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这样就会伤害自己,伤害到他人,特别是父母亲人。如果一个人常常感到孤独但是又渴望得到关心,那么他就会为了寻找存在感而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事,如果最终结果是好的,那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一旦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消极。人生的路,你不知道,下一个瞬间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但是我们都必须坚强,必须自己撑起一片天,虽然有时候也孤独,但有一种孤独叫单枪匹马。所以说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力量
二、什么是古希腊悲情色彩1、如果我们追随尼采,也从狄俄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互动与融合的角度来
2、深入希腊悲剧,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把握到希腊群像中那未曾明示的一面,看到伟大的古仪
3、先贤们对于生存真理的追求。这也是我们的尝试所仰赖的基础所在。
4、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位艺术神祗之间的对立最初也是最重大的表现在于造型艺术与
5、音乐意识的相互斗争。如同尼采所说,“艺术”这个共同用语只是表面上消除了这种斗争
6、而已[1]。最终的导向--悲剧,正是源于这两种精神的相互融通。尼采把阿波罗和狄俄尼
7、索斯的精神简述为“梦”和“醉”,这直接指向了造型与非造型艺术的根基。
8、为什么阿波罗精神表现为“梦境”呢?在尼采看来,梦境昭示着两个重要的特征:造
9、型原型和幻觉表象。艺术家根据梦中的图象解释生活,写下生活,并且,更重要的是,它
10、令人们展现出最内在的本质:体验梦境,并感受喜悦[2]。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正襟危
11、坐,表象的愉悦在深入内在的层面上告诉着人们:你是个体,完整的个体,你完美地并存
12、于景象中!这种情形所蕴涵的冲动不仅是个体的愉悦,还是个体能够在不摧毁自身的前提
13、下,完全地描绘出这个美丽而充实的表象--造型。人们深刻地内省到与梦境的分离与并
14、存(“这是一个梦!但我要把它做下去!”),在这种难以言表的狂喜中,阿波罗精神便
15、露出了它的显象,不论是在所有的描述神话场景的造型艺术中,抑或是同样作为阿波罗艺
16、术家的诗人、作家,都在这种明确思索的境况下完成其作品。
17、倘若在此“个体化原理”仍不能被看成极端重要的话,则狄俄尼索斯灵魂随即赶到,
18、在个体粉碎和从内心深处涌出的狂乱兴奋与熔化中,同时将两种精神的本质一并带入光亮
19、之下,在无比陶醉的个体分裂时升华成为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融合。古希腊悲剧最初起源于
20、酒神颂歌,人们装扮成萨提尔,载歌载舞,通过行动来崇拜狄俄尼索斯[3]。这种行动便是
21、“疯狂”--以歌舞和游行的形式表现出的本质,这种“疯狂”与陶醉使得人们互相融为
22、一体,抛弃个人的存在,在极度的兴奋中感悟到神祗的降临。这种“疯狂”也同时把人内
23、心的一切情感,矛盾而真实的情感,一并发泄出来,奔涌不息,无法自控,时而深感堕落
24、,人不再是自我,受控而节制的个体,此时已完全是狄俄尼索斯的玩偶了。这样的激情便
25、在后来成为悲剧的核心,在尼采看来,悲剧的灵魂既是如此的“醉”。
26、但是,尽有无形式的本质是一个形而上学家无法接受的,阿波罗精神,曾在先前的伟
27、大史诗、神话谱系中降临的力量,赋予了悲剧成其为悲剧的躯体,在两位天神下凡的斗争
28、与妥协下,悲剧获得了完整的个性,它的内在完善了,成型了,艺术家们可以在此时赋予
29、其不同的外衣,诉说不同的故事,创造不同的世界了。
30、再返回到开始时所说的最根本的对立: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我们在此发现了什么?
31、音乐作为精神的直接写照,表现为意志,而当诗人用形象阿波罗式地阐发音乐时,他便是
32、在用音乐所不需要的东西反过来“讲音乐”。不管怎么说,形而上学家尼采毕竟受着18世
33、纪以来的古典哲学,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瓦格纳的音乐里,他找到了同伴。他本性
34、使然地认为音乐本质先于它的象征,任何形象化的图式、言语都不可能揭示音乐的最内核
35、的真实性,在悲剧精神中,一切冷静的本质,解释性的接触都不可以占据中心,只有作为
36、音乐而存在的合唱才是起源,而且“在发端时期只是合唱队而已”。尼采智慧地摒弃了当
37、时种种伪艺术的评论,甚至超越了一切政治社会的因素,仅作为悲剧精神而言,它的起源
38、并不需要牵强附会的雕琢。音乐性让尼采本能地感到了希腊人最高的精神追求,它和文明
39、与自然的对抗是紧紧连结的,自然精灵萨提尔用音乐与文明的建立作抵抗,自然的融合象
40、征着统一与包容,希腊人在文明的出生与自然的感召中,借助音乐性吟唱了他们顽强的一
41、面,生生不息的意志永不停止地追求着那个“形而上的安慰”。他们找到了艺术,找到了
42、“形而上的安慰”是尼采对于希腊人追求音乐表现、悲剧表现的原因的阐述,如果说
43、我们更进一步的话,便能看到“形而上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44、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火,被宙斯下令缚于高加索山上受刑。《被缚
45、的普罗米修斯》中,作为同情的河神俄刻阿诺斯及其女儿们、火神赫淮{了解更多十二星座日期知识请关注:wWw.xinGzuomiao.coM",;)}"斯托斯,都无不体
46、会到普罗米修斯的矛盾心情,但他们谁又能真正感悟到这种对反的情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47、?如果说我们仅仅停留在普罗米修斯对宙斯独裁的愤懑与反抗中,便不能体会到它的悲剧
48、精神,因为这个精神完全不在它所直接映照的社会现实之中。尼采把普罗米修斯的受刑的
49、实质揭露为“泰坦般奋发向上的个体必然要亵渎神灵”[5],在这对立而无法抉择的取舍中
50、,狄俄尼索斯精神--向神圣的阿波罗权威反抗的力量,就拼命地向上勃发,为自身存在
51、取得地位。普罗米修斯,作为处于两者斗争间的产物,即立于这个地位上。希腊人处于文
52、明与自然的权衡之中的矛盾心理,体现在生存意志上,便是伟大的普罗米修斯。可是,到
53、这里,我们是否已经走近了悲剧精神?是否尼采的论述,没有涉及到悲剧本身呢?他是越
54、过了悲剧还是没有到达悲剧呢?“我命中注定死不了”、“一切事我都心中有数”[6],这
55、让我们暂且回到悲剧世界中,看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吧。俄狄浦斯因其父母
56、听信阿波罗的谕示被遗弃在外,幸好牧人没有弄死它,而通过转交给科林斯的国王把他抚
57、养长大,他听闻自己并非科林斯王所生,便向东方走去,后来便有了他杀父娶母,自残双
58、眼,自我流放的故事。在这件悲剧中,索福克勒斯真正做到了让剧情自我发展,自我生成
59、的伟大创举。他完美而精致的布局来为人所称颂,而在这里,似乎纯粹是意外的情节更使
60、人为这位崇高俄狄浦斯扼腕叹息。黑格尔在这部悲剧的解释中,作了精彩的分析。他认为
61、“在英雄时代里,主体既然和他的全部意志、行为和成就直接联系在一起,也就要对他的
62、行为后果负完全责任”。相比之下,这代人却尽可能把罪过从自己身上推开,而这都是符
63、合道德的,因为“主体对于情境的知识、善行的信心和行动是的内在意图是道德行为的主
64、要因素”,较之古希腊英雄时代对个人本质上是整体的观点,现代人明晰地把三个因素相
65、区别,使理性介于道德,完善道德[7]。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的第三卷第一
66、章里,也通过区分“无意”和“非有意”的行动指涉了后文所说的三种伤害方式:不幸事
67、件、错误、罪行,而“错误”一词似乎也正是指俄狄浦斯弑父之事[8]。
68、我们在这些论述中看到的都是道德和伦理的解释,却找不到俄狄浦斯日后自残的悲剧
69、性根源。尼采固然超越了道德,但在俄狄浦斯面前,他看到的是非自然的手段反抗并试图
70、战胜自然,破解自然--破解命运女神的力量时,与自然一同归于瓦解和崩裂的情境,在
71、主动性与被动性互相追逐斗争的过程中领悟到的意志的升华。但这种上升的精神标示着什
72、么呢?他再一次退入缄默中。尼采解开俄狄浦斯之结后,我们又等在门外观望。
73、《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不朽巨作。国王克瑞翁在俄狄浦斯死后掌权忒拜
74、,波吕涅刻斯与他的长兄厄忒俄克勒斯为争王位早已死亡,而克瑞翁下令不得埋葬叛徒波
75、吕涅克斯。克瑞翁是城邦的化身,在剧中象征着秩序、法律、禁令。可是这次的死命令却
76、违背古希腊的宗教信仰。只有尸体被埋,死者阴魂才能入冥土,因此亲人有义务埋掩死者
77、。安提戈涅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最终选择了神律,选择了哥哥,把他的尸体安葬,因此被
78、囚于墓室,最后自杀。其未婚夫劝父未成,看见安提戈涅已死,也拔剑自刎。克瑞翁见其
79、子海蒙自殉,悲痛欲绝,而其妻此时心痛儿子,也随后自杀。这一系列紧张而又令人窒息
80、的情节自始至终把一个悬念留给了后世的读者:在这场灾难中,究竟谁对谁错?在作者看
81、来,克瑞翁这个国家的立法者同时也是僭主,他的禁葬令不仅是违背古希腊一直传承下来
82、的神圣信仰,也违背了历史习惯。早在荷马时期就有让敌方埋葬战死士兵尸首的规定。马
83、拉松战役中,也是雅典人埋葬了波斯人的尸体。这些历史并未教会克瑞翁如何下令,却让
84、这位近乎疯狂的独裁者失去理智酿成苦果[9]。
85、到这里,我们又得暂停一下了,因为索福克勒斯的意见--应该说是我们眼中的索福
86、克勒斯把这个悲剧的源泉追溯到了僭主制,似是伯克里利时代的民主精神对诗人的影响完
87、全左右了这部巨作的命脉。难道最能体现当时社会现状、主流意识的《安提戈涅》不同时
88、也成为悲剧意志最伟大的表现者吗?克瑞翁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眼中的焦点人
89、物,但真正的悲剧精神却顽强地把充满爱与善、坚强而勇敢伟大的安提戈涅推向了舞台的
90、《安提戈涅》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体现的完全不是把实现强大意志力量的英雄放在主
91、角位置上,也不是让安提戈涅成俄勒克特拉或美狄亚式的女性,而是在另一种绝然不同的
92、意义上塑造起一位独一无二、堪称典范的英雄!倘若我们眼光能深邃一些,我们便同样在
93、其中窥见古希腊悲剧精神的面貌,一切真正伟大而原始的悲剧精神的显形。
94、三大悲剧家的最后一位,也是一直未曾提及的,便是欧里庇得斯。从他的个人资料中
95、便容易知道为何尼采称之为“悲剧衰落的开始”。欧里庇得斯全然没有埃斯库罗斯纯粹而
96、又简朴的人物勾勒,也没有像索福克勒斯那样蓄意编排大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布局,
97、而是自创开场平铺直叙的介绍。虽然被索福克勒斯所不齿,却也是匠心独具。排除所谓的
98、“苏格拉底式的乐观”,欧里庇得斯的写作风格可谓是对传统悲剧内容的颠覆。他被认为
99、是“蔑视当时的社会和国家政策,对人人赞美的荷马史诗中半人半神抱着极端叛逆精神,
100、而对沉默寡言,不求闻达的普通人,则寄予莫大的同情,在这些超尘脱俗的老实人身上,
101、他找到了他的英雄主义理想”[10]。
102、相比两位长者,欧里庇得斯更像一位哲学家,一位苏格拉底的学生。如果尼采对他的
103、评价是有很大正确性的话,那么明晰的欧里庇得斯便是古希腊悲剧的颠覆与终结者--正
104、如尼采是形而上学的终结者一样。欧里庇得斯的语言使狄俄尼索斯远远地离开,与阿波罗
105、艺术相比,它同样使保持距离的。他的作品中蕴涵着苏格拉底式的冷静,欧里庇得斯的狂
106、热,但这些绝不使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的显灵,而是一种新的对立。这个对立与其说是一
107、种对峙,不如说是角色的变换,作为悲剧作家与演员的角色互换。
108、今天的人们为何将阿波罗精神与狄俄尼索斯精神看作理性与非理性间的对立,很大程
109、度上是受蒙蔽于欧里庇得斯与苏格拉底。他们毫无疑问代表了理性、逻辑、强有力的逻各
110、斯之轮。如果说他们有与什么相对立的话,无疑之能是称为“非理性”的精神。但我们追
111、溯本源,当埃斯库罗斯时代的精神领袖执念于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间紧张的对峙时,今天
112、的“理性”与“非理性”或许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派生词。造型艺术大师们面对着作品及
113、其世界时表现出的沉稳与不动声色的喜悦是对其意念世界--即“梦境”中表象的一种表
114、达,即尼采所讲的“表象的表象”[11]。这种激动感和大智大慧的沉静之心是囿于今天的
115、“理性与非理性”的人难以言表的。同样其对面的狄俄尼索斯以非造型艺术家,或者说是
116、狂喜的人们,也在其作为本源的音乐世界中获得超越,并与阿波罗精神结合,生下了悲剧
117、反观欧里庇得斯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将这种复杂而难以捉摸的心态作
118、了简化,在苏格拉底“明晰即是美”的感召下,以社会性反对抗社会性,通过降格“悲剧
119、性”实现对传统悲剧的深刻颠倒,并赋予它以“文学形式”。假如说他是三大悲剧家中对
120、后世影响最大的人[12],那么原因就在于他使悲剧从英雄主义、理性主义迈向了现实主义
121、,使“神话”转成为“人话”,使悲剧艺术史无前例地靠近了今天的文学艺术。
122、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在欧立即庇得斯的戏剧中,真正的悲剧精神之脉依然保留
123、着它的遗迹,美狄亚陷于重重困境中的抉择仍散发着古希腊悲剧源头的点点光辉。
124、到了这里,我们不在跟随尼采,悲剧的精神正在高处向我们招手,它等待我们自己去
125、悲剧中的核心任务总是处于风雨飘摇的地位,作为任务本身,他并不需要成为阿波罗
126、或狄俄尼索斯的化身,他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时刻的境况,但这个境况具有永恒性。这个“
127、短时间的永恒”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现实中它表现为他生命之路的永远的选择。这个选择
128、不仅是对主人公来说永恒的,也是把它的意义主逐渐展开传播在剧中各个人物身上,改变
129、他们的命运,让整部悲剧获得永恒的生命。
130、希腊悲剧的观众也不是阿波罗或狄俄尼索斯式的,他不可以像雕塑家那样正襟危坐于
131、雄伟的神圣作品前,也不能无机制地陷入精神狂乱中,他所要做的是进入悲剧,不是作为
132、外在的观众,也不是化为悲剧中的人物,而是“消散在悲剧中”。悲剧的感染力不是让人
133、在观赏时痛哭流涕,过后便照常依旧--这种感染力是今天的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也不是
134、让人移情的主人公--那只能在最后摧毁人的意志,剥夺生存力量,消解悲剧自身。真正
135、伟大的悲剧把它的意义集聚在主人公身上,而观众却能在领悟的一瞬间透过主人公,发现
136、最本质的精神--超越性(transcendence)。
137、这个核心命题便是我们在此要充分领会的。把悲剧意义归结为社会性不是我们的做法
138、,况且把悲剧当作伟大的譬喻来使用并不能洞见其神髓。在尼采身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反
139、抗文明的自然精灵,像泰坦般向上张扬的普罗米修斯,妄图揭开自然之摩耶面纱而覆灭其
140、生命的俄狄浦斯,在这些勇敢无畏而又悲壮的灵魂那里,狄俄尼索斯跳动的火焰照亮了这
141、些表象下的真实存在,让我们给予悲剧群像最深沉的一瞥吧。
142、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安提戈涅、美狄亚,他们共同的特征已被带入澄明之境,在
143、个人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面前,更强大的阿波罗式傲然屹立的威严却禁止着狄俄尼索斯的
144、张狂。当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之后,当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后,当安提戈涅安葬其兄之后,
145、当美狄亚害死了珀利阿斯之后,悲剧性便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命运中,倘若悲剧的人物能够
146、最终逃脱命运之灾,悲剧便崩溃,一切剧情即归于终结,但伟大的埃斯库罗斯却深刻认识
147、到了这一点,他把普罗米修斯永不停息的呻吟和咒骂放置在全剧的对话中却不留给“饶恕
148、”半点空间,而且还通过普罗米修斯之口,否定了宙斯给予宽恕的可能。索福克勒斯无比
149、同情俄狄浦斯和他的女儿,却给了两人不得进退的两难之境。同样,美狄亚面临着儿子的
150、生死时,也掉入了“非此即彼”中。
151、两难之境,在悲剧艺术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最直接地指向了毁灭。当悲剧人物犯下
152、了两难之罪时,逻各斯的死结便宣告了可怜的人物不可逃脱他的世界,他的任何一种本能
153、的逃避都会招致主题自身或是其对立面--社会意志的强大不可抗拒的审判。这种意志的
154、碰撞反映在悲剧人物身上便是肉体的毁灭,但是希腊人绝不可能就此罢休。顽强不屈的生
155、存意志迫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追求转向了奥林匹亚神系。尽管悲剧大师们没有
156、过多的言辞,但他们却无法忽视命运三女神Moira的力量。在那里,他们给予自己慰藉,不
157、可抗拒的命运是悲剧任务毁灭的根源所在。但是,暗地利,他们却已经实现了悲剧--肉
158、体不可逆转的毁灭带来了精神的超越和最终胜利!为何在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第
159、三部中宙斯何普罗米修斯和解了?在我看来,这是精神超越性实现之后的显形,是胜利临
160、照之下的凯歌,是超越存在的回响。
161、如果说埃斯库罗斯过于直接地表露了自己的深刻,那么索福克勒斯则彻底地让俄狄浦
162、斯和安提戈涅永远沉睡在无法超脱的矛盾之中。当他们面对回处是悬崖峭壁的绝境时,天
163、神又给了重重一击,呐喊之声无人听见,所有的人都弃之不顾,周围是无路可走的天然屏
164、障,大海般汹涌奔放的内心渴望拯救,却被更大的可怕的静寂所吞没。这便是真正的绝境
165、!但若是面对这绝境,个体的意志屈服了,下跪了,求饶了,退缩了,那便是悲观,而不
166、是悲剧精神。雅斯贝尔斯正确地指出了一直以来被混淆的古希腊神圣精神同后世的悲观精
167、神的区别,指出了悲剧时代的饿希腊人灵魂深处蕴藏着的,绝不是悲观,而是超脱一切、
168、把个体生存奠基于超越性之上的神圣意志,是追求生存的意志,这种意志不仅不是悲观的
169、甚至也不是乐观的,而是在这两者之前、之上,根植于超越存在的生命之树[13]。
170、突然间,尼采的语言--“形而上的安慰”获得了其真正的含义。假使没有原始冲动
171、的个体意识,生存意志,那生命之树怎会向上拔起,内心翻涌的对生命的爱怎么让普罗米
172、修斯盗取赫淮斯托斯的火焰,安提戈涅不顾一切要埋葬她的哥哥?倘若没有“超越性”那
173、个无所现形的感召者,生命中最本真的“权力意志”怎会有意图地不断推动人向自我实现
174、奋发?狄俄尼索斯精神是向超越存在迈出步伐的动力,但只有它面临阿波罗权威的禁令,
175、才能在斗争中结合、超越、进化、向上,才能让希腊人敏锐的神经感到生命最高奥义的临
176、近,感受到胜利的狂喜,这狂喜既是狄俄尼索斯的“醉”也是阿波罗的“梦”,是对表象
177、和内在本质的共同欢乐,也是对两者的共同超越。
178、但是,我们还不能停留于此,因为不可进退的毁灭之境是希腊悲剧的本质显现,可悲
179、剧性的大小仍是有差别的。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是最能反射出“悲剧性行为”的人物,
180、两千多年以来,人们无不对他们抱以深深的敬意与同情,却也同样感到惋惜无比。
181、当我们深入剧情时,悲剧行为的深刻含义边昭然若揭了。普罗米修斯和安提戈涅如同
182、英勇就义的人,在深知自己行为后果的同时,毅然选择了行动,选择了主体意志。如果仅
183、就尼采一般,归于狄俄尼索斯意志的胜利,那是不够的,因为这分明是在主人公经过激烈
184、斗争后完全凭借理智明晰作出的选择。普罗米修斯对赫尔墨斯说“这些我都心中有数”时
185、,泰然的神情、沉稳的平静之心清清楚楚地表示了一个殉道者般的坚定。安提戈涅埋葬波
186、吕涅刻斯的时候,作好了被捕的准备,但她丝毫没有退缩,在心中的斗争中,爱的力量占
187、据了上风,但这也绝不是盲目的爱,毋宁说是一种生命召唤下的自我意愿。如果普罗米修
188、斯赫安提戈涅不是具备最清醒的意念的话,他们会作出这样貌似糊涂的举动吗?如果没有
189、对生存意义最深刻的体悟和对超越性的聆听,他们会让两千多年的历史不断回响着这英雄
190、的举动吗?他们把自己祭奠给了超越生存,而超越性馈赠以“不朽”。
191、到这里,悲剧艺术便在新的意义下与人的生存联系起来了。古希腊先贤在狄俄尼索斯
192、和阿波罗的双重运动中找到并给出了超越性的图景,而在这其中,通达最高生存境况的道
193、路被本原的理性所占有,也只有在这种理性的作用下,悲剧才能发展到顶点,才能清晰而
194、广阔地展示出彼岸的轮廓。但我们必须看到,这里的“本原的理性”绝不是苏格拉底及其
195、后的一切理性,是本原的logos而非ratio。这里的logos源于“聚集”、“存在”,是人的
196、本真存在的显现。它拒绝一切形式逻辑的框架,直接指向了人的“神性”[14]。与此同时
197、,悲剧的结局却一再告戒人们另一条冰冷而充满力量的真理:人不可能真正达到其超越存
198、在。如果我们把不断追求超越性生存与不可达到超越情境比作另一种层次上的狄俄尼索斯
199、与阿波罗斗争的化,那么尼采的话语在今天便成为一条格希腊式的箴言,连同作为通向悲
200、剧精神的“本原理性”,一起构成了古希腊时代诸神群像的内在本质。我们在此也就可以
201、理解欧里庇得斯在何种意义上成为悲剧衰落和“悲剧世俗化”的标志了:神性退隐和理性
202、的降解,代之以饱满的生动和严谨的哲理。
203、当今天的人们再次走近这些神圣而令人感慨万千的悲剧时,无论怀着什么心情,都不
204、得不对这些伟大的阿波罗--狄俄尼索斯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说海德格尔教导
205、我们,只有前苏格拉底时代的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们真正关照着“存在”本身[15],那
206、么同样也许只有古希腊伟大的悲剧艺术大师才真正地把人的存在意义通过狄俄尼索斯的灵
207、魂、阿波罗的语言道说出来,通过“非此即彼”式的抉择的受难者的对白展示出来,通过
208、悲剧人物的湮灭--也同时是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精神的共亡--顺产下来。
209、或许,这就是“悲剧的诞生”吧。
210、1尼采,《悲剧的诞生》,漓江出版社,19页。
211、3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212、4尼采,《悲剧的诞生》,45页以下。
213、尼采在1886年的序言中也提到了他当时所用的语言是“叔本华和康德式的”,但尽管
214、如此,他仍表示自己所说的绝不同于古典哲学的语言。他在比较文字和语言与音乐的关系
215、时,指出形象和概念是音乐完全不需要的,它只容忍“概念”的存在(45页)。用今天的
216、观点来看,他的语词无论如何是有逻各斯中心主义味道的,只是他把“言语/文字”转到了
217、“音乐/语言”。另外,他把语言和图象等同化,都作为模仿音乐的“摹本”,不可能触及
218、核心。关于“摹本”和“原型”的关系可参阅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第一部分和德里
219、6罗念生,《悲剧二种》--《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33行,935行。
220、7《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44-147页。
221、8参阅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论理学》,第三卷第一章、第五卷第八章。
222、9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55页以下。
223、10吉尔伯特·默雷,《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224、11尼采,《悲剧的诞生》,33页。
225、12罗念生,《轮古希腊戏剧》,82页。
226、13《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集》,猫头鹰文库,《悲剧》章节。
227、14参阅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中译本,商务版。
228、海德格尔把logos和physis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归于最原始的“在”(124页),而后来
229、logos的“出走”,与physis的分离,才标志着人的“存在”与“存在”的改变。Ratio,
230、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都是这段历史变迁的结果(参阅178页以下),具体情况不
231、在此讨论。文中之所以把logos与人的生存联系是为了标明这种“本原的理性”即“本原的
232、logos”与后来的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的区别。
三、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该怎么办悲观主义是一种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是对宇宙、社会、人生悲观失望的态度、观点和理论。与“乐观主义”相对。源于拉丁文pessimiis,意谓“最坏的”。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认为世界变幻无常,人注定要遭受苦难,因而陷入悲观绝望,甚至认为生不如死,企图超越现实,以求解脱和获得拯救。作为一种伦理观,往往持道德退化论。认为恶总占优势,善毫无意义,道德价值在于灭绝欲望。通常是失去了历史存在价值的某些社会集团或没落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它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善和正义毫无意义,道德的价值只在于戕灭欲望。
悲观主义的价值定义: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人对于不同的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选择倾向性,这种选择倾向性在根本上就是不同价值类型的选择倾向性。不同的“主义”,体现了人对于不同类型事物的价值选择倾向性。
1、既不能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使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效应;
2、认为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而正向价值对于自己的积极效应却是非常有限的;
3、他只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而不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并把逃避最大负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
4、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迟钝,对于亏损反映敏感,其行为决策总是遵循“小中取大”的价值选择原则。
5、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
6、当遇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时,悲观主义者往往责怪自己。
乐观豁达是宽宏大量,是不计小节,体现的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一种境界。豁达也是为气场延伸宽度,太刻薄的人让气场越变越窄,后窄得只容得下自己一个人,而豁达的人能够让气场越来越宽,宽得可以容下整个世界。一个豁达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他能够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把伤感变成快乐,把无奈变成坦然。
1、当你为自己的遭遇悲伤难过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情绪低落时,不妨去孤儿院、养老院、医院走一走。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世界上除了自己痛苦之外,还有很多不幸的人。同这些不幸的人接触,对比他们面对不幸的态度,你会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什么才是乐观。
2、用愉快、鼓舞人心的音乐、书籍、影视作品来感染自己。如果可能的话,多同拥有积极心态的人相处,毕竟积极心态也是具有传染性的。不要把时间都耗在工作上,多用来品味生活、与亲友交谈等。
3、换一种积极愉快的方式来说话。比如,说“忙了一天,现在可以放松了,真好”,而不是“我快累死了”
4、珍爱自己的生命。世界上再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千万不要以为停止了呼吸,就得到了解脱,毕竟这是没有被事实证明过的事情。但是,活着却可以让一切有所改变,才能够从难关中渡过,这是被无数人通过无数次实践证明过的真理。积极心态会协助你走出困境。
5、从事有益的娱乐与教育活动。多从事主流活动,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个性十足却又十分消极的人。
6、心理学临床证明:心理问题是可以躯体化的,也就是说,心理的不适能够引起身体的不适。反过来,只有当我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拥有好的心情。
7、每一天,都怀着积极的心态来生活。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地去生活,微笑着与人交往,向他人展示你的积极心态。
8、经常用积极心态提示语进行自我暗示。积极心态提示语是指那些能够激励我们积极思考、积极行动的语言。它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我一定能做到。”“现在就行动,就能梦想成真!”等。随着我们使用这些语句频率的增多,它们会逐渐融入我们的身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保持积极心态、抑制消极心态,最终获得成功。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可以随着自我成长而发生改变的。
比如,你可以做“三件好事”的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每天写出至少3件让你感到心情很好的事情,并写出理由。这个好事是指所有的让你感觉好的小事情都算的。
比如,你帮别人开门,或者别人帮助你一件小事情,或者你吃了一顿美食等等。
另外,仔细回忆你的人生中最感动你的三件事情,描述得越详细越好!
第三,仔细回忆你的人生中最让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或者很自豪的事情,描述得越详细越好!
第四,多去帮助他人,比如加入志愿者队伍!
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问怎么办?我来告诉你,一,多和不如你的人比。你有一百元在身,觉得少,日子难过下去,你可到大街上看看要饭的,流浪街头的,拣破烂的,无家可归的,你这一比就会觉得你过的还可以。二,没事到医院去看看,特别到肿瘤医院看看,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幸福不?三,多看喜剧电影电视,多看励志历史故事。四,多和热情开朗,笑脸常开的人在一起,少和阴气沉沉,哀声叹气的人打交道。五,没事出门走走,旅旅游,看看日出,看看山花,看看世界日新月异,心情慢慢就会好了。六,多做善事,多帮别人,别人感谢你时,你心情也会舒畅。七,如遇工作问题,家庭问题,不顺时,也不要悲观,要懂这个道理,上天为你关上门,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因天无绝人之路。所以不要悲观,多从我说的几种方法中去找,去做,一定会走出悲观这个环境的。
因为你很可能只是敏感人群,或者有自卑心理。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心思细腻、容易操心、会尝试换位思考、对自身的道德品行要求比较高?倾向于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或者敏感的人,真的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弱点,但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没有的优势。这类人更善于观察和思考、总结成功与失败,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倾向于他们,因为“爱多想”也会有创新意识,并且行动力较强,学习意愿和能力都不错。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外界一些琐事或者言语时,因为敏感或者自卑的特质,也容易钻牛角尖,解决方式上,我更倾向于,真正的强大内心,允许自己有瑕疵,这也是自信。
天生悲观的人看到事情都只会看到悲观的一面。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当被子里面有半杯牛奶时,乐观主义者会说“哇杯子还剩半杯牛奶,我还可以喝半杯”,而悲观主义者会说“杯子里面只有半杯牛奶了,再喝就没了”。可以看得出来,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看问题的角度是相反的,他们总是会不快乐。从新开始心理咨询专家今天教悲观主义者一些改善自己的方法。
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首先要区分自己是不是悲观主义者和偶尔的情绪低落。
偶尔的情绪低落可能也会有看什么都不舒服的感受,但是情绪低落者的情波动较大,而且成因有迹可循。可能因为昨晚没有睡好,可能因为天气不好,也可能因为在公车上被人踩了一脚。
反正不会无缘无故的情绪低落,对事消极。而且也可以通过后面心理调节得到舒缓,朋友的安慰也可以帮助情绪低落者变得开心。
但是悲观主义者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悲观不只是因为天气不好,而是天气不论好不好,都会让他们觉得不开心。
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对比平常人更加刁钻,态度更加偏激。可能有时候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他们往往会看到不足的地方,并且为那些没有圆满的事情感到焦急不安。他们还总是为没有到来的事情而忧愁,担心做不好。
其实很多悲观主义者都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觉得自己总是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所以对到来的幸运的事情感到惶惶不安,觉得很快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悲观主义者不仅自己会觉得辛苦,也会让身边的人觉得疲惫,毕竟没有谁能接受长期处在一个负能量满满的环境里面。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性格没有优劣之分,若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采取积极的行动,就能化解悲观的困局。不要因为知道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差,只要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再难的病症都会治疗好的。
其次,要让自己专注于具体行动,不去想短期不会发生的事。
悲观主义者总是会恐慌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不好的,但是事情还没有发生,为什么就要设想他会失败呢?很多恐惧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世界也没有想象中黑暗,事情远远不会像你想象中那么失败的。
自己一点点的脚踏实地的完成眼前的事,不去想后面会怎样,所有付出都是有收获的。
再者,让自己学会信任。只要相信自己,就会有踏实的感觉,并敢于独自面对困难。
最后,要能够接受变化。对于悲观的人来说,变化就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潜藏着不可把握的危险。告诉自己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放平心态、尽力而为就足够了。
悲观主义者其实很多时候也有好的一面,因为他们会未雨绸缪,对很多事情就会有充分的准备,避免很多突发情况。但是大部分时候悲观主义者都是不开心的,他们的内心需要光照进去。
当你发现自己有很严重的悲观主义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主动的治疗自己,如果自己没办法,可以找深圳从心开始帮助你。
我猜题主是觉得悲观主义不好,所以才问该怎么吧。其实“存在即合理”。我认为悲观主义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1.悲观主义指的是:相信恶才是主导这个世界的力量,所以只往坏的方向考虑,其行为决策往往向着无用论走去。
2.乐观主义指的是:只相信正面的力量,往往考虑事情只考虑正向价值不考率负向价值,并把正向价值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其行为往往只看到好的一面看不到坏的一面。
你看下你属于那种?是不是发现自己不够悲观也不够乐观?这就对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这两者,往往是介于之间。
我不认为悲观就不好,当然我也不认为乐观就很好。这不是一个选择题。不管悲观还是乐观都是我们需要的。只有悲观的人的世界毫无色彩,同样只有乐观的人也毫无色彩。悲观也好,乐观也罢都是我们需要去拥有的。
天生悲观的人看到事情都只会看到悲观的一面。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当杯子里面有半杯牛奶时,乐观主义者会说“哇杯子还剩半杯牛奶,我还可以喝半杯”,而悲观主义者会说“杯子里面只有半杯牛奶了,再喝就没了”。可以看得出来,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看问题的角度是相反的,他们总是会不快乐。
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首先要区分自己是不是悲观主义者和偶尔的情绪低落。
偶尔的情绪低落可能也会有看什么都不舒服的感受,但是情绪低落者的情波动较大,而且成因有迹可循。可能因为昨晚没有睡好,可能因为天气不好,也可能因为在公车上被人踩了一脚。
反正不会无缘无故的情绪低落,对事消极。而且也可以通过后面心理调节得到舒缓,朋友的安慰也可以帮助情绪低落者变得开心。
但是悲观主义者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悲观不只是因为天气不好,而是天气不论好不好,都会让他们觉得不开心。
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对比平常人更加刁钻,态度更加偏激。可能有时候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他们往往会看到不足的地方,并且为那些没有圆满的事情感到焦急不安。他们还总是为没有到来的事情而忧愁,担心做不好。
其实很多悲观主义者都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觉得自己总是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所以对到来的幸运的事情感到惶惶不安,觉得很快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悲观主义者不仅自己会觉得辛苦,也会让身边的人觉得疲惫,毕竟没有谁能接受长期处在一个负能量满满的环境里面。
那么要怎么治疗悲观主义?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性格没有优劣之分,若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采取积极的行动,就能化解悲观的困局。不要因为知道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差,只要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再难的病症都会治疗好的。
其次,要让自己专注于具体行动,不去想短期不会发生的事。
悲观主义者总是会恐慌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不好的,但是事情还没有发生,为什么就要设想他会失败呢?很多恐惧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世界也没有想象中黑暗,事情远远不会像你想象中那么失败的。
自己一点点的脚踏实地的完成眼前的事,不去想后面会怎样,所有付出都是有收获的。
再者,让自己学会信任。只要相信自己,就会有踏实的感觉,并敢于独自面对困难。
最后,要能够接受变化。对于悲观的人来说,变化就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潜藏着不可把握的危险。告诉自己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放平心态、尽力而为就足够了。
排除先天性格原因,如果是后天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的长期情绪低落,那么本质是信仰问题。
人生成败不是一个维度的,比如生命长短啊,有没有钱啊,工作好不好啊,长得漂亮啊,家庭幸福啊,身体健康啊,你看,单拿哪条出来,缺其他,都不幸福。
一个维度不行,比如女孩漂亮,这点成功了,可是家庭不幸福,身体不健康,总的就不幸福。比如有钱啊,但不健康,生命不长,也不幸福。要多个维度综合评价,评价标准还得在自己这儿。
平民之间最大的法,不是宪法,是人们的看法,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所以人们普遍有道德观念,善恶评价标准在别人那里。得做好人,讨好人,才能落个好评价。人的评价体系应该在自己这里,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走下去,一直走下去,不管好坏,都是路上的风景。你不会对8岁那年你爸打了一顿耿耿于怀吧?同样,十年后回首,你不会因为现在失落、苦恼、失败而痛苦,那是根本没感觉。
你缺乏的是对自身生命能量、潜意识、意念力上的修行,缺乏对身心产生巨大影响的信仰治疗。
如果你能认清自身属性而提高自身的观照力和自觉性,打破人自身限制和外物控制。那么就可以纠正潜意识和强化意念力,达到乐观豁达的境界。
你可以有计划的开始冥想,它可以改变大脑不同脑区结构,冥想的三大作用是治愈、纠正和重建,人能直接看得见的效果就是治病、心理变得强大了。
尤其冥想是通过觉察情绪对大脑开始一系列的治愈、重建的,当你了解掌握了情绪的产生和副作用以后,你会明白你真正的人生还没有开启。
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态度。世界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认识不同而信仰不同,但世界本质是一片混沌,任何概念都是人的主观,认清了这一切,你就不会对世界和周围的一切失望了,加油吧,朋友!
谢谢你的问题,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人们悲观的原因是因为幼时对事情的看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正面的干预而造成的。
:“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沮丧表现之一。
“习得性无助”缘自前面所说的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做的那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文章后面会详细说明此实验。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最终导致他们会努力地避免失败而不是成功。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实现目标,也确实做到了,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简单的不符合他们年龄的任务。他们沮丧焦灼,却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类学生懒散、怠慢、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完成作业,不听课。他们面对具有挑战的事物时很快就会放弃。他们在被要求当众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和厌倦。
积极心理学把具有“习得性无助”的个人归因于:
⑵自己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
⑶渗透到生活中多方面。易倾向于产生习得性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时常听到孩子对某个问题作出“我不会”“我做不出来”之类的回答。如长期以往,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试想一个遇事就表现出退缩,对什么都缺乏坚韧坚持的人怎么会生活得很好呢?一个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缩头缩头,并将这些归因于他人的错或我很笨的人,怎么会取得好的成就呢?所以在教育中警惕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原因是由消极的归因带来的消极期待,它主要源于成人对孩童的评价、孩童对得失的归因及成人消极自我评价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避免孩童形成习得性无助:
父母都赞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来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的愿望是很好的,可是有的家长认为在孩子做错事时,狠狠地批评就是挫折教育;有的认为,不管对错,多批评少表扬就是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所有需要都一律回绝,认为这就是不娇惯孩子,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肯定,赞同,表扬的匮乏,让许多孩子对自己的自身能力与价值产生了怀疑,自我否认,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越来越多。
受过父母不留余地的批评的孩子往往易丧失自信心,因为害怕再犯错,所以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会产生畏缩退避行为。较少受表扬的孩子会认为不管事情处理得如何,结果都无关紧要,相反做错了还会受到批评,因而会慢慢失去主动性,从而产生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任何内心需要都不被父母重视且都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丧失对父母的积极回应和对生活的热情。如果孩子反复体验这类情境就会导致孩子习得这种对生活的无助感,从而丧失与生俱来的特质。
评价时有好的要鼓劲,有缺陷的要建议。
要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少讲你真聪明一类的话!
三、父母要注意消极的自我评价像印泥一样会印在孩子心上。
在10岁以内的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父母有过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父母工作了一天,回家后不停地抱怨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资却又不尽如人意,再评价领导如何?同事如何等。当这些抱怨声充塞家庭氛围时,对孩子也会造成二手压力,觉得工作是可怕的而不是让人向往的。
父母消极的自我成就归因也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如一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诉说自己的命运时,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某某父亲那样好的社会关系,不被老师重视等等。这样,孩子在学校里稍有被教师忽视或批评的情况时,就会认为不是自己表现不好而是由于父母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不被教师重视。
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要积极地加以预防。对于已有无助性表现的孩子,父母要有意识的进行纠正引导。如多营造一些情境,让孩子体验小小的成功;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多向孩子说出孩子身上的优秀品格等等。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Seligman) 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塞里格曼把狗关在一个上了锁的笼子里,并且在笼子边上安装了一个扩音器。只要扩音器一响,笼子的铁丝网就会通上电流,电流的强度足以让狗感到痛苦,但不会伤害它的身体。刚开始,扩音器响的时候,被电到的狗会在笼子里四处乱窜,试图找到逃脱的出口。可是在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狗就绝望了,放弃了挣扎。虽然扩音器响了,还是有电流通过,但狗只是躺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痛苦,而不再极力逃脱了。
于是塞里格曼把狗挪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笼子里,笼子的中间用隔板隔开,一边通电,一边没有通电,但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塞里格曼把另一条从来没有经过实验的对照组狗,和先前的那条实验狗一起关进了通电的一边,当扩音器响起,笼子通电时,对照组狗在受到短暂的惊吓之后,立刻奋起一跳,逃到了安全的那一边。可是那条可怜的实验狗,却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轻易地跳到笼子的另一边,自己却卧倒在笼子里,再也不肯尝试了。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人也一样,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为了证明"习得性无助"对以后的学习有消极影响,塞里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项实验:他要求学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和 ORDER。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掌握 34251这种排列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来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孩子的,久病缠身的病患,无依无靠的老人,甚至是一些有很好工作的人士,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或无法达到他内心期望的结果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轰塌。意志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悲观的意识根本。
所以从悲观主义中走出,迈向乐观是从习得性无助走向习得性乐观必经的路!
左心房、右心室,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
快乐的时候不要太大声,以免吵醒旁边的悲伤。
悲观和乐观都是相对的,本身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要有太多的心里负担,做自己就好。
调整自己的心态,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有喜有悲,有好有坏。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结交一些有趣的人,让自己慢慢的变得乐观开朗一些,希望这段话能对你有帮助,做最好的自己。(✪▽✪)
今日北京艳阳高照,暖暖(。・ω・。)。
悲观主义色彩和什么是古希腊悲情色彩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xzlou.cc/VTdNvCkF68a3.html